中心拥有一支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术队伍。现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南粤百杰”1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珠江学者1人、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3人。
研究方向:
(1)抗结核免疫分子调控机制和结核病诊断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2)CAR-T、CAR-NK等细胞的基因修饰研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免疫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检验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病毒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1)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和抗病毒靶点研究;
(2)抗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3)应用干细胞和类器官模型研究肝炎、脂肪肝和肝细胞癌的致病机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内科学(传染病)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化学博士、犹他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
研究方向: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也是大众最熟悉的一种蛋白。它分布在细胞外,像城市中的建筑一样,在器官和组织中为细胞提供活动场所。在常态下,胶原蛋白有着其他蛋白不具备的三螺旋分子结构。长久以来,科研人员对人类疾病的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细胞本身,但我们认为,就如同被自然灾害损坏的建筑一样,疾病组织中三螺旋结构发生改变的胶原分子,不但可能是明显的病灶标志,更蕴含着无穷无尽有待开发的对抗疾病的新机遇和新技术。
在这里,我们致力于重新定义(re-define)和再创造(re-invent)胶原蛋白。我们关注的疾病领域为器官纤维化(如心脏、肺纤维化等)和骨肌系统损伤与病变(关节、肌腱、椎间盘病变等)。我们探寻的科学问题包括:
病变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是否以及如何被改变?
这些结构破坏的胶原分子与三螺旋结构完整的正常胶原分子如何不同?
如何人工设计、合成、折叠出天然胶原的三螺旋结构?
如何利用病变中改变的胶原分子结构,更准确的发现疾病和更有效的治疗疾病?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分子影像、组织工程、化学生物学方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斯坦福大学及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1)巨噬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
(2)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异质性和血管通透性;
(3)脉管畸形的致病基因和机理。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肿瘤学方向、血管疾病方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后
研究方向:
(1)病毒蛋白与抗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
(2)组蛋白分子伴侣结构与功能研究;
(3)表观遗传学阅读器分子的研究以及针对组蛋白甲基化酶辅助因子药物的开发研究等方面。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病原生物学、肿瘤学方向)
美国Texas A&M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U)博士后
研究方向:
(1)基于早诊早治的AD/PD高灵敏分子探针研究;
(2)肿瘤学分子探针的研制和表征;
(3)基于PET/MRI/CT的高精度,高维度分子影像定量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分子影像、分子探针、正电子药物学方向)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博士后
研究方向:
(1)基于全基因组学关联研究方法,探究肾病和糖尿病等复杂慢性病的易感区域和相关基因;
(2)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探究疾病易感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3)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化与临床疾病大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研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欢迎流行病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1)肿瘤的分子靶向成像研究;
(2)肿瘤耐药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3)新型纳米材料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招生学科及方向:
肿瘤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1)感染与固有免疫;
(2)微生物菌群与肿瘤;
(3)Hippo信号通路。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呼吸系病方向)
澳门大学生物医药专业博士、博士后
研究方向:
(1)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质谱分析新方法的开发;
(2)多组学大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新方法的开发;
(3)人体微生物(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4)多组学技术寻找疾病特异性标志物。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消化系病方向)
香港大学化学系博士,香港大学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
研究方向:
(1) 幽门螺旋杆菌调控宿主细胞固有免疫的机制研究;
(2) 运用类器官感染模型研究革兰氏阴性菌的关键代谢中间产物影响胃肠道上皮稳态的机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病原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矫形外科及创伤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1)多功能生物粘合剂;
(2)功能性止血材料;
(3)可视化介入栓塞水凝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美国肯塔基大学AssistantProfessor、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
(1)多组学技术手段探究代谢重编程在肿瘤治疗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
(2)“表观遗传转换”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抵抗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3)肿瘤巨噬细胞极化机制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和机制研究;基于CRISPR/Cas9探究金属相关细胞死亡机制研究。
招生学科及方向:
分子医学(肿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等方向)